close

轉載於   https://www.digitimes.com.tw/iot/article.asp?cat=158&cat1=20&cat2=80&id=0000576077_2yp1pt1t6i35sx8xohau6&fbclid=IwAR1XST-3qSDarZzWY3ntZaPc4QQtUocZs3d1vEY2S7PCCB_2i1CFm2R_WVg

134.jpg

 

富比士雜誌(Forbes)指出2020年除了金融科技(FinTech)公司將持續改變金融服務市場,科技巨擘也將加入戰局。Mercator Advisory Group認為傳統銀行的營收流不必然會受到金融科技公司與科技巨擘的侵蝕,但必須以保持專注與加速創新為策略才能維持競爭力避免遭取代。

根據PaymentsJournal報導,2019年金融科技新創持續為銀行與投資業務帶來破壞性創新並已累積數百萬客戶,此外也獲得創投挹注鉅額資金,有些公司已成為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獨角獸,部分新創的發展甚至超越傳統銀行,迫使整個金融業持續減免服務費與佣金。不讓金融科技公司專美於前,科技巨擘也從2019年開始試水溫。

不少科技巨擘擁有雄厚資金與穩固客戶基礎且積極尋找新的營收流,巨額資金可望直接投入報酬極具潛力的金融服務,作為刺激客戶消費的新管道,例如提升向Uber叫車的頻率或是吸引消費者透過Google Shopping購物等。最重要的是科技巨擘可進一步掌握客戶的金融行為與購物選擇,這些資料將是吸引廣告主、創造新營收的利器。

科技巨擘看到推出金融服務的諸多效益,勢將積極提供銀行業務、保險、財富管理等服務,因此可能成為單純金融科技公司的一大威脅,畢竟若消費者能直接從蘋果(Apple)或Google取得所需的完整服務,誰還需要其他行動銀行與數位保險供應商呢?不過部分主要金融科技公司已學得教訓,亦即提供金融產品並兼顧法規的限制並非一蹴可幾。

Citi Ventures的創投主管指出,科技公司在自有產品內建金融服務的趨勢短期內不會消退,金融科技將很快成為企業運作方式的原生要件例如Uber Money,因此2020年可望有更多科技巨擘透過產品發表、合作夥伴結盟、收購等方式宣布推出金融服務。不過科技公司必須面對監管單位與立法單位對其資料運用方式的嚴密審查。

政府與公眾對科技公司運用消費者資料的質疑,將嚴重影響與掣肘科技公司提供金融服務的進程,Citi Ventures的投資主管認為隨著隱私與法規問題逐漸成為消費者的首要顧慮,2020年將有更多公司會採取事緩則圓、優化而非打破重塑的策略,畢竟快速行事與大破大立在金融服務一向不太行得通,而科技公司因此而承受負面影響的例子也層出不窮。

許多人認為金融科技公司對傳統銀行是一大威脅,但傳統銀行需要擔心的可能是科技巨擘。2019年蘋果跨足金融服務市場,8月跟美國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合作發行Apple Card信用卡,迄今雖然蘋果對發行量守口如瓶,但高盛集團的執行長宣稱大受歡迎,雖然高盛集團並非消費性領域的首選合作夥伴,但財力雄厚且不畏短期損失。

2019年11月華爾街日報(WSJ)報導Google正在進行代號Cache的計畫,準備於2020年跟花旗集團與史丹佛聯邦信用合作社(Stanford FCU)合作推出活期存款帳戶服務。跨足銀行業務並非易事,需跟美國運通(AE)、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Capital One、花旗、Chase、Discover等全球規模的銀行競爭,還要符合提供金融服務所需遵循的嚴格監理法規。

Facebook與Uber也垂涎金融服務市場,Facebook爭取發行加密貨幣(cryptocurrency) Libra的計畫遭逢重大挫敗,因其資料運用素行不良招致巨大反對與阻礙,包括eBay、Mastercard、PayPal、Stripe、Visa等合作夥伴紛紛選擇退出。Uber已有發行信用卡並在最近成立新部門Uber Money,計劃提供數位支付與其他金融服務。

不動產imb.jpg

 

#股災最穩健的短中期投資工具
#不動產債權收益報酬年化9% (最長一年)
#企業票貼債權10~12% (短期三個月)
0939-951-131 Eddie

Line: locan

 

arrow
arrow

    rr765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